第(2/3)页 周是修端端正正的在板凳上坐了,哆嗦着从袖子中掏出一封信来,“老臣是来跟皇上说个噩耗” 朱允熥放下扇子,“谁?” “希直”周是修颤声道,“上月十三,因病逝于浙江老家” 噌! 朱允熥起身大声道,“什么?” 周是修抬头,“皇上,生老病死乃是常事”说着,又道,“这些年希直一直在各地采风游学,去岁才回到家中跟老臣的书信中说,常感身体不适, 恐怕年寿就在近年之内” 说着,他顿了顿,恢复几分气力,“这是他遗留的手书,让老臣代为转呈皇上!” “他自己明明可以直接给朕上书,为何要代呈?” 朱允熥快步上前,不解的说着,拿过那封信封。 “希直早已远辞庙堂”周是修苦笑道,“连官都不想做了,如何还能用官权给您上折子?”说着,又看向朱允熥,“皇上也莫要伤神,希直已是耳顺之年” 朱允熥的手有些抖,这是他上次大病之后落下的病根,一着急手就抖而且容易出汗。 早些年他还时不时的从锦衣卫青眼等的口中,探寻方孝孺的消息。 问问他走到哪了?遇到什么事了?写了什么文章了? 他在高丽习惯吗?去东瀛看了没有?不过这些年,已是淡淡的忘了,准确的说忽略了。 他对方孝孺的情感是复杂的。 一方面,他是朱允熥的老师。 另一方面朱允熥佩服方孝孺的品德,但他这个皇帝的治国理念跟方孝孺,乃至他身后的一群人是绝不相同,甚至相悖的。 而且这些人,这些读书人,总是想用所谓的道德约束皇帝,约束国家的军国,约束军队和百姓。 这是朱允熥绝对不能允许和接受的。 他需要道德这个金字招牌,但绝对不会把它放在神庙当中供奉。 所以,当方孝孺看清了永昌朝无好人之后,果断的走了! ~ “臣自幼读圣贤书孔子云,有杀身已成仁,毋求生以害仁” “臣幼时不懂,问询于父” “父曰,此为读书人卫道也” “至年岁渐长,又读文忠烈陆忠烈故事,始知何为卫道!” “后蒙先帝圣恩入朝为官,于东宫侍讲侍陛下于身侧” 朱允熥站在窗口,一字一句缓缓的读着。 没有华丽的辞藻,也没有过多的修辞,就是一封白话的书信。 “臣幸,得逢两代明君” “臣幸,得以生在大明!” “是以明智,定要毕生所学效于帝王,以振家邦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