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至于老江则是由徒弟开着另外一辆车子回厂子去了。
车上,杜明海笑呵呵地询问着王青松家里的情况。
是了解,同样也是试探。
王青松自然不能如实告诉他。
只是说自己家里的几个亲戚,不过没说是在港岛,只是说在国外。
同时也知道了杜家的一些情况。
杜婉婷是老大,家里还有两个孩子,一个正在上高中的二女儿杜婉瑜,还有一个十来岁在上小学的小儿子。
聊着天没一会车子就到了杜婉婷的律师楼。
之所以回这里,自然是因为之前说好了,让李思辰在这里等他。
回到大楼这边,没看到李思辰兄妹两個的身影。
车子停好以后,三人上了楼。
重新回到了杜婉婷所在的律所。
落座,上了茶水。
杜明海也没有在那里拐弯抹角,直接开口问道:“阿轩,大概的情况,小女已经跟我说过了,不找你这边是什么想法?”
王青松也没什么经验。
但是他想到两个矛盾问题。
有着后世的这么多资源,他第一想到的是自己做实业,但是什么都不懂,又不能经常在这里。
这段时间,他也了解了很多。
做实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,有太多太多要处理的事情。
如果是入股的话,自己后世那么多先进的资源,廉价的物资。
入股以后只占据很小的股份,他还是有些不甘心。
至少他也要占大头。
可是杜明海估计也不会同意。
看着他的表情,杜明海一阵地疑惑。
“阿轩,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啊?”
王青松回过神来,笑着摇了摇头:“不是,我只是在想一些问题而已。”
“哦,那你现在是什么想法?”
杜明海在等着对方开价,自己好还价。
王青松琢磨了一下,最后还是开口问道:“杜叔,先说说,你们能要多少设备?”
皮球踢给了杜明海。
这下换成了他在那里沉思了。
杜明海现在也很纠结。
没有设备,自己的公司只能沦为代加工公司,或者只能拿到很少很少的出口配额。
本来按照他的想法,出售一些股权,保住公司现有的规模。
可是听到王青松这么大的口气,他心里纠结了。
其实家族的纺织和制衣规模,在港岛已经不算小了。
四百台机器,三班倒,加上辅助员工,已经有一两千员工。
要不是在这个关键时期,被家里人釜底抽薪,他也不会一下从天堂坠落地狱。
当然了,这个所谓的地狱,也是普通人一辈子不敢想象的。
但是人都是有理想的。
他想超过另外两房。
不想错过这个机会。
因为出口配额不是一直不变的。
而以后如果出口配额增加或者减少,都会根据,制造商或出口商,过往的付运实绩,向其分配配额。
这是其他国家出口配额的原则。
港岛应该也会按照这个规则来实行。
所以,第一次的出口配额的分配太重要了。
想到这里,他缓缓地说出了一个数字:“两千台,王先生,能弄到吗?”
“爸?”
旁边的杜婉婷听到这话,一阵地惊讶。
她虽然不管家里的生意。
但是大概还是知道了。
两千台设备,他们的厂子根本就吃不下。
心里有些焦急。
想做大是好事情,可胖子不是一口吃的。
杜明海摇摇头,示意女儿不要说话,看向了王青松。
而王青松则是在那里捏了捏眉心。
感觉压力有些大了啊!
想了想还是说道:“这样,我先去打个电话问问,看看能不能弄到,需要多少时间。”
他不知道能不能弄到。
而自己在这里只有三天半的时间。
得过去确认一下。
“好,隔壁有电话,王先生你可以随便打!”
杜婉婷对着他说了一句。
王青松见状摇了摇头:“不用了,我去别地方打,这里打不了。”
说完,起身离开了。
见他这么说,杜婉婷以为是担心他们偷听,也就没有去管了。
等人走了以后,关上门。
杜婉婷这才着急地说道:“爸,这样会不会出事情啊!太冒险了。原材料,人工开支,这都是问题。”
杜明海摇了摇头:“不会,为了出口配额的事情,我已经打了很多电话给国外的朋友,这个出口配额非常重要,我们用不掉的出口配额,还能卖给别的公司,保证我们每年的出口配额。”
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:“现在港岛这边来了这么多的人,这是一个机会,还记得你爷爷说过的一句话吗?”
杜婉婷摇了摇头:“爷爷说了那么多,我哪里记得。”
杜明海拿出烟点了一根,抽了一口说道:“他说过,人,有人,就等于有钱!就看你怎么用了。只要我们能撑过这一年,就是龙入大海了。”
这话,让杜婉婷皱了一下眉头:“可是……那要是亏了呢?”
杜明海不在意地笑了笑:“亏了?还有什么比现在更糟糕的情况吗?”
随后在那里喃喃自语地说道:“爸爸也在赌,就赌未来港岛十年,不,五年之内纺织行业不会衰败,那时候,爸爸就有能力掺合其他的行业。”
听到这话,杜婉婷陷入了沉思。
说实话,她是做律师的,各行各业都有些了解。
港岛的纺织业可谓是空前繁荣。
可是这份繁荣她也不能肯定能保持多久。
……
王青松坐着电梯,在中间停了下来。
出了电梯,没有去别的地方,而是来到了楼梯这里,沿着楼梯向着楼下走去。
来到两层楼之间的拐角,上下看了看。
随后消失在了原地。
再次出现的时候,人已经在四九城的一个角落了。
出来以后,王青松琢磨了一下,还是在附近找了个酒店,拿着身份证登记入住。
两百多的酒店,比那边要好太多了。
没有去管这里的装修。
躺在床上,拿出手机在那里查询着。
没着急查缝纫机。
而是先查了出口配额。
当然了,搜索的自然是六十年代出口配额的事情。
看完以后,王青松这才明白杜明海为什么要这么多机器了。
因为出口配额太重要了。
六七十年代的港岛,纺织业空前的繁荣。
但是这个空前繁荣的情况,却很少允许外来新手插入。
倒不是说不让这些人做。
就是因为今年出口配额的事情。
除非是有实力的大厂子,否则小厂子只能依附在大厂下,被大厂吸血。
港岛的纺织业已经饱和。
除非是品牌或者特别有名气的,在港岛有销量。
否则想要活下去,只能出口,而小厂子没有出口配额,只能用大厂子的出口配额,赚取那么一点点的利润。
因为这些小厂子都是挂在大厂子下面的。
这样只会让大厂子每年都能保证他们出口配额的比例。
而小厂一直拿不到出口配额,或者只能一点一点地做起来。
这个就需要时间。
刚刚看到的一条新闻里,有人就靠着倒腾出口配额发家。
还看到一条信息,有内地的有钱人,在六十年代特殊时期逃都港岛做纺织生意。
第(1/3)页